在一些网店平台上,你或许刷到过一些非常奇特的商品,售价一两毛钱的“好运喷雾”,还写明了“无实物”;又或是“骂醒恋爱脑”、“情感树洞”,花上十来元就能随机选择一个陌生人跟你聊天。
这些看着虚头巴脑的产品在年轻人中却有着相当的人气,有种“花点小钱买开心”的感觉。这些情绪安抚、调节类的服务会是解决精神内耗的小妙招吗?
(资料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情绪产品五花八门
在淘宝上搜索“树洞”关键词,你就能找到五花八门提供情绪消费的电商店铺。以销量比较可观的某“树洞”店铺来看,这家店铺开业不到一年,店铺中只有四件商品,销量都相当可观,店铺提供树洞聊天、倾诉、陪说话、哄睡觉、情绪安慰、婚姻恋爱情感指导等多类型情绪陪伴服务,花钱买聊天时间,最低价格10元一次,时长15分钟,超时续费即可。
使用方法很简单,联系客服下单后就能获得一个联系方式,添加好友就可以获得一段陌生人的陪聊天服务,店铺客服表示店铺对店员的学历、素质、品行都有所要求,学历基本都在本科以上,其中也不乏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从近四千条消费者评价来看,整体而言大家的消费体验感还不错,“今天情绪崩溃,独自哭泣觉得很孤单,第一次花钱找人陪我聊一会……结果原本哭得止不住的我被逗笑了,我的世界好像有阳光洒下来了。”“小姐姐十分温柔,认真分析我的困扰,耐心开导我,感谢今天的陪伴。”
这能算是心理疏导服务吗?消费者们心里也很清楚,“大部分人没有受过训练,没什么技巧,但是你输出情绪也会认真倾听,只有少部分是具有疗愈经验的专业人。”一位消费者留下了这样的评价。
“树洞倾诉”服务花了钱多少还能买到一段时间的陪伴,还有一类情绪商品更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好运喷雾”,售价一般是几分钱到一两毛钱不等,详情页中则说明“本商品是虚拟商品,下单后请直接确认收货。”除了好运喷雾,店铺中还有售卖“文曲星加持”“考神附体”“成功上岸符”等等。
情绪变成了一门新兴的生意经,当代人五花八门的情绪需求在网上都能买到对应的服务,焦虑了难过了可以去买个树洞,想要求个祝福给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去买好运喷雾,想要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氛围就去买个学习监督服务,晚上失眠还能买个哄睡陪聊……人在哪里,生意就能做到哪里,已经习惯在互联网寻求一切解决问题方式的年轻人们开始在网上购买情绪,解决情绪问题,情绪变成生意经。问题是这些奇奇怪怪的情绪产品真的会是对抗精神内耗的自救小妙招吗?
为啥年轻人选择上网买“情绪”
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动机才会让这么多年轻人选择上网购买情绪商品?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情绪商品的出现和情绪缓解的需求是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人没有情绪缓解的需求,这类产品就失去了意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认为,情绪商品的出现说到底还是因为出于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情绪抚慰。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人们会选择把复杂难言的情绪写下来,或者向最亲密的家人、朋友倾诉,食物、音乐等也成为人类抚慰情绪的方式。有了互联网之后,情绪产品应运而生,张燕将情绪产品分成三类,“第一种是陪伴类,比如到点叫你起床这样的服务;第二种是情绪转移类,通过刺激多巴胺抚慰情绪的,比如一些解压的游戏;第三类则是宣泄类的,比如树洞服务,你去和他倾诉糟糕的感受从而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网上这些形形色色的情绪商品自有其优势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雯分析认为,这些产品普遍来看价格不高,而且看着也轻松有趣,本身就比较容易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解压、舒缓情绪,给使用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面,尤其是对情感倾诉类商品的使用者来说,出于对现实的种种顾虑,有的深埋于心中的情感问题很难向亲近的朋友、家人开口,互联网资源广阔,环境开放,“对一些年轻人来说,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足够安全、私密的情绪疏导渠道,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或者学生来说,网上的情绪服务性价比比较高。”
情绪类商品抚慰作用有限
“从心理的层面来探讨的话,实际上人都需要依恋、陪伴、分享、支持的关系依存,表面上看这些情绪类商品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但其实这和我们在现实当中去发展依恋关系所能起到的、在心理层面上的支持作用和爱的感受要低很多。”张燕认为,情绪类商品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既然情绪类商品所能起到的抚慰作用远不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段可靠稳定的依恋关系,那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试图在虚拟世界中找寻一段虚无缥缈的感情?这就要说到当代人对于依恋关系的认知上来。
“依恋关系的发展其实是有难度的。”对一个人产生好感很容易,但要与这个人长期相处,发展成相互信任、依恋、支持的关系,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合,其中可能发生许多隔阂甚至不理解与争吵,“一段依恋关系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甜蜜,也会给我们带来创伤。”张燕表示,“如果客观去看待依恋关系中存在的挫折、困难的话,可以发现这是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成熟的,一段成熟的依恋关系可以互相弥补,彼此双方都能达到更优秀的状态。”
但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培养一段成熟的依恋关系很困难,一个人一生能认识上千人,交几百个朋友,但真正交心、全然信任的一生挚友能有一二已是极大幸运,这也使得部分人开始畏惧走入一段依恋关系,不仅是担忧自己的情感付出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是害怕会在情感中受到不可预知的伤害。
“我的建议是年轻人不要害怕在依恋关系受伤,出现问题的时候勇敢面对,让对方看见自己的不足,互相扶持,让感情更加成熟完善。如果您很难投入到依恋关系当中,要思考下自己是不是对人际关系有所恐惧、无力,或曾经受到伤害没有走出来,这是需要我们主动去疗愈的,别害怕也别逃避。”张燕认为,如果已经自我发现自己在人际关系中可能存在依恋回避的问题,寻求专业人士的分析帮助会更加靠谱。
小心选择,“情绪”产品并不完全安全
情绪抚慰的方式有很多种,不管是找人聊聊还是去吃顿好的,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情绪宣泄方式,网上售卖的情绪商品也是一种排遣自我的方式,花个几十块钱当个娱乐玩一玩也并无不可,张雯就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人们对抗自我精神内耗的自救方式。
但在选择情绪商品时也需要小心,张雯提示到,一些服务项目存在着安全性、私密性不够的问题,具有危险性,比如部分店铺中存在一些露骨的、有引导性的评论,在监管灰色地带还可能存在软色情、诈骗等风险,电商平台对此类特殊商品的监管也尚不完善,消费者要维护自己权益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像树洞这样的商品,和你聊天的对象毕竟是“开盲盒”,商家说的再天花乱坠也不能完全排除对方并不是一个合适聊天的对象,有可能会加重情绪问题,“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保证好自己的安全。”
“这种新业态消费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心理需要和生活状态的一个折射。”张雯表示,“当然,对于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商品安全的监督等保障问题也需要被足够重视才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