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每一届3·15晚会都在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法律法规而努力。”
说到底,今天特殊的原因是因为要维护“消费者权益”。长期来看,消费者权益的维护,不应该是针对个别案例“放大镜”+“聚光灯”式的狭义维权,更应该要通过长效机制促进行业不断变化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在中国,消费者权益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在中国的消费升级大潮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从“单纯地追求低价”,到追求“商品品质和服务体验”上转变。迈入小康社会的中国,物质前所未有的充裕,人们的购物欲望和购买能力相比往日有大幅提升,人们希望买更有品牌,更有品质的好产品,也希望获得体验更好的服务,特别是“高学历、高收入和高职位”的三高人群成为消费增长的中流砥柱后,品质消费变得日益流行。
正是瞄准这一点,3月14日,京东联合央视及30余家“CCTV国家品牌计划”成员启动第二届“3.15京东国品日”,旨在促进更多品牌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型升级,进而满足消费者对品质消费的追求。
京东凭什么能促进中国质造?
不论是从“京东,只为品质生活!”这句话,还是“双11全球好物节”这个名称,都能感受到京东在向外界传递“品质购物”的愿景。京东也是这样做的,通过多年来潜心构筑的自有物流体系、供应链和品控能力、自营+平台的B2C模式,京东已经是一个可与“品质”直接划上等号的零售平台。
京东拥有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自创的各种质量检测标准,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等第三方力量,360度的线上品控全流程,以及各种品控技术,用来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针对自营商品,京东直接对自营供应商根据品质等进行评分,而这个评分会决定其采购比例,对供应商形成立竿见影的品质化引导;针对平台商家,则会“建立相应模型,商家的品质,把QCR和CCR作为平台价值取向里面非常重要的指标,影响到这些商家在我们整个平台店铺评分的获取。”
说白了,不论是自营采购还是平台商家,京东从入驻审核到监管到评分评级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来确保他们的商品是高品质的,再结合奖惩体系的设计,来引导平台上的企业不断进行品质提升,进而变相地加速了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升级。
更深层的来看,京东可以将其用在平台上的品质管理体系和经验,开放给企业,进而帮助他们进行内部的质量管理和提升。商家跟京东一样,也要面临不同的供应商,也有决定产品品质的多个环节需要进行品质把关,要做好商品品质就要有科学的品质管理体系、工具和经验,京东在品质管理上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功,在京东整个生态都在全面开放的战略下,其品质管理体系、资源、能力、技术和经验也将开放出来,赋能给平台商家甚至外部企业,进而促进中国质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