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首场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即“网络文艺评论与发展”论坛。十多位文艺理论评论专家围绕摄影微评、网络影视和网络文学等热点展开了专题研讨,并与120位高校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工作。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首场活动“网络文艺评论与发展”论坛,是落实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与“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加强文艺阵地建设”的创新举措。
中国文艺评论进校园首场活动
暨“网络文艺评论与发展”论坛
主办: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
承办: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教授刘延平等同志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党委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彭文祥主持会议。
庞井君、索久林、吴砚华、彭文祥、贾秀清、李胜利、朱传欣、黄艳明、邵燕君、赵凤兰等评论家深入研讨,并与120位参会师生热烈互动。
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光明网、央广网、人民论坛网、中国文艺网等十多家报刊网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致辞:庞井君,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近年来中国文艺创作活跃,但作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之一的文艺评论亟待大力加强和改进。中央提出大力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是旨在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构建新时代文艺发展大格局。中国文联这个人民团体在行业建设当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打造“中国文艺评论”的组织架构,成立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创办了《中国文艺评论》月刊、中国文艺评论网以及微信公众号,在全国建立了22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成立了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
中国文艺评论为什么要进校园?中国文艺评论的主体、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理事到主席团成员的主要构成是高校科研人员。举办文艺评论进校园活动,是一次新尝试、一个新起点,力求为中国文艺评论寻找更有生机和活力的结合点,包括四个关键词:
理论——加强和理论研究部门合作;
青春——高校的活力体现了创新的力量;
时代——把握时代脉络、把握时代精神;
网络——把握网络带来的变革与高科技发展。
通过加强理论、青春创新、把握时代、运用网络,推进中国文艺评论的发展。
致辞:刘延平,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教授
近年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学术论坛、佳作推优、研修培训等。新策划的文艺评论进校园活动很有意义,是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有益实践,具有多方面的辐射、促进和引领、带动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艺术教育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和优势突出的办学特色,承办这次活动的艺术学部于2013年组建,包括戏剧影视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具有艺术学的本科、硕士、博士。
近年来学部高度关注网络文艺创作和批评,将网络文艺作为教学科研建设新的增长点,积极推进传统艺术形式和新兴艺术形式融合与发展。相信此次论坛必将促进同学们置身网络文艺创作和批评前沿,积极思考、勤于写作,加入到网络文艺评论的时代大潮。
索久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摄影理论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摄协主席、一级作家
数字和网络时代产生了数字网络病:快餐式的摄影使人们来不及在创作上做更多的艺术思考,审美的认知和表达缺位,立意和创意缺失,要树立审美意识,不是研究拍什么了而是研究拍成什么了。
庞井君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介绍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文艺评论家眼中的美丽中国”摄影微评活动,呼吁推进摄影创作与评论、文字与图像的有机结合,特别是把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当中点评式的、三言两语、画龙点睛的评论和新时代图像结合,在网络时代生发出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