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深圳一公里内就有100家智能音箱厂商”的描述言犹在耳,现在,智能耳机又开始从纷杂的硬件市场中冒出头来。
2017年,是一场属于智能音箱厂商们的狂欢。苹果在6月的WWDC(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全新的智能音箱HomePod,将这种气氛推向了高潮。一时间,包括阿里巴巴、喜马拉雅等互联网公司都陆续推出了音箱产品。
对于巨头而言,智能音箱是他们眼中搭建智能生态的最佳入口。亚马逊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旗下智能音箱Echo已经成为海外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上述先例复制到国内,正是阿里巴巴等巨头们想看到的。
但西学东渐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用户习惯、网络环境、基础设施、生态成熟度——这些都成为阻碍智能音箱在国内市场发展的问题。
因此,即便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不断推出五花八门的音箱产品,消费者的桌面上还是鲜有它们的身影。更多时候,智能音箱只是以一个“新鲜玩意儿”的角色,被少数热衷于尝鲜的用户买走。
在此背景下,一些公司开始寻找新的智能交互入口。更贴身、使用时间更碎片化的耳机,成为它们的下一个目标。
1
从2017年11月开始,多款智能耳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在当月举行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展出了一款AI语音耳机。这款耳机由广州爱浪智能打造,内部搭载了腾讯叮当语音助手。
一个月后,另一款同样搭载腾讯叮当语音助手的智能耳机也对外发布。该产品由咕咚运动和耳机品牌1MORE合作推出,主要针对运动人群。
到了2018年,更多的智能耳机如雨后春笋般现身。包括出门问问等互联网创业公司,以及FIIL这样的新晋耳机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语音交互耳机。
“耳机将成为语音交互的下一个引爆点。”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坚信自己的判断。
热潮涌起,和李志飞抱有同样看法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人认为,智能耳机的前景比智能音箱更加光明。原因很简单,智能耳机要比智能音箱便捷得多。
“耳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方便携带,不管在哪都可以随时使用,但音箱更适合室内。”1MORE主管营销的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林柏青表示,这是他看好智能耳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这也意味着,智能耳机可以有更多的使用场景,而不仅仅作为智能家居入口。
例如1MORE推出的智能耳机定位运动场景,使用人群和范围比普通耳机更加广泛。“这是一个场景放大的过程。”林柏青说。
在爱浪智能副总经理赵志扬看来,智能音箱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国内用户使用频率低,更多扮演一个入口的角色。随着入口的不断增加,音箱的处境有些尴尬,人们的购买意愿会逐步降低。耳机反而是一个保有量更大的入口型产品。
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走向。
“和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的音箱产品普及率不高,更别说加上智能概念,市场教育比欧美会难一些。”FIIL的CEO邬宁认为,耳机的高频使用省下了教育市场这个步骤。
多位受访者都认为,在国内市场,智能耳机的发展速度最终会反超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的爆发给国内的很多厂商开了个好头,提供技术的同时,也在语音交互方面进行尝试。但这并不是最终答案,现在厂商们都在寻找其他方向,将之前的各种方案落地。这是智能耳机发展的机会。”赵志扬说。
即便如此,硬件从业者的态度却多了一些谨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不再像当初对待智能音箱那样,以极高热情快速拥抱市场。
硬件从业者王宇(化名)的公司是早前智能音箱热潮的亲历者。当时有不少客户主动找到他们,但最终达成合作的屈指可数。
他们的顾虑在于,像王宇所在的小公司打造硬件产品的能力有限,如果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不佳,即使再“智能”也只是一个伪命题。
这让王宇和他的合伙人们至今不敢轻易涉足智能耳机市场,“耳机是一个复杂的产品,硬件做不好,和那些低端产品也没什么差别,市场前景堪忧。”
这也从侧面表明,智能硬件产品的门槛,已经在一些从业者心中树立起来,不再是一个人人可以分一杯羹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