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进入中国,可以说,知名IT巨头富士通“亲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如今,已经有38家中国关联公司,在江苏的南京、苏州、南通都有ICT制造工厂以及研发机构的富士通,跟随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也确立了自己新的发展思路:与中国企业携手共建智能制造生态圈。
在进交会的富士通展位上,记者发现,名为“工乐未来数字化工厂”的展示让不少前来参观的制造业企业代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年,我们正式面向中国市场发布了制造业数字化平台——工乐未来 COLMINA。”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交付企划部总经理黄震宇介绍。虽然富士通是日本排名第一的IT厂商,但他们认为日本的并不一定全部适合中国,这一平台专门为服务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所建立。
据介绍,该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将富士通现有的制造业解决方案与中国本土研发成果相结合,是富士通长期积累的制造业Know-how与IT、DT技术集成的最佳实践,旨在助力中国制造企业快速、高效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不久前,公司的内部部门做出了调整,将解决方案企划部与基础架构企划部合并,成立了交付企划部。”黄震宇告诉记者,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在之前的业务中了解到,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不能仅仅依赖于一套解决方案,还要做硬件和运行环境的改善,而二者恰恰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贯通的。
黄震宇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在这一背景下,制造企业的客户需求与业务流程正在发生着巨大变革。多品种、小批量与定制化生产使得产品生命周期与最终交付时间不断缩短;同时,大量设备投入与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也使得制造现场的人与数据管理变得更为复杂。面对这些问题,在工乐未来数字化工厂模块中,包含两大核心功能:Smart制造现场与Digital制造流程。工乐未来数字化工厂提供了数字化工厂仿真模拟服务和智能机器人程序服务,用虚拟技术帮助客户验证合理的生产工艺,并促进生产流程优化,相当于为制造现场安上智慧的眼睛和人工智能的大脑。
“智能制造的生态环境不是几个企业、或制造的某一领域就可以建立的,所以富士通也在尝试与更多的中国企业一起来建立共同发展的生态圈。”黄震宇说。今年3月,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与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合资成立“上海仪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
记者了解到,富士通与上海仪电自2015年以来就围绕智能制造领域展开合作,双方联手打造的上海仪电显示材料彩色滤光片智能车间项目,成功入围工业与信息化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2017年,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本次成立的合资公司仪电智能科技将专注于“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业务平台的构建及市场化服务提供,旨在成为中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领域的标杆企业。江苏经济报记者 许雯斐 张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