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四川观察官方微博的报道,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已延伸至四川省所有21市州,安装广电网络机顶盒的用户可以享受该服务。
据报道,10月16日,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已延伸至四川省所有21市州,覆盖了四川省141区县,占四川省区县的76%。
预警机制方面,官方介绍称发生小地震时,电视会通过小弹窗显示地震预警信息,周边发生强震时,电视将会以大弹窗的形式播放地震预警,提醒观众及时避险。
▲图自四川观察
据悉,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广电方面也表示在和其他省份对接,把四川式的地震预警服务向全国推广。
电视地震预警,能在电视所在地即将被大地震波及时,电视以大弹窗的形式发出预警,提醒观众地震波到达的倒计时时间和预估强度,并提示民众做好避险、逃生准备,也能在发生小地震时,以小弹窗提示观众,起到“安定人心”作用。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相关市县政府的依法授权下,2012年汶川、北川、茂县开展了电视地震预警试点;2018年5月,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德阳市、宜宾市在全国首批开通电视地震预警。这些电视地震预警服务已在芦山7.0级地震、九寨沟7.0级地震、长宁6.0级等53次破坏性地震中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减灾效益。8年的实践和应用表明,四川省广电部门和省广电网络提供预警信息传递链路,市县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地震部门)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可行的。
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应急管理部2018年7月发文要求全面打通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电视地震预警延伸至四川省所有21市州,是创造性落实应急管理部要求的重要举措。并且地震预警需要秒级响应,广电网络电视覆盖面广、延迟短,是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的理想渠道。
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以下简称减灾所)王暾博士表示,电视地震预警实现四川21个市州全覆盖,是组织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广电部门共同支持的结果,是在各地各级政府的授权下开展的地震预警服务,是打通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的里程碑事件。
王暾博士表示,自汶川地震以来,减灾所与合作伙伴研发的“四川智造”地震预警技术,使我国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而且我国地震预警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王暾博士呼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地震预警服务还需要通过电视、手机、专用接收终端等尽快全覆盖地震区所有中小学、危化企业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减少人员伤亡,减少次生灾害。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预警 记者对话研发专家揭秘背后的故事
6月17日晚,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波来临前,宜宾、乐山、成都等地一些民众的电视、手机等已提前发出了预警。其中,宜宾民众提前10秒收到预警,成都民众提前61秒收到预警,引发网络关注。
研发这套地震预警系统的,是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18日下午,本报记者采访了该所所长王暾,请他谈谈地震预警服务的现状和未来。
北京晚报: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什么区别?地震预警系统是依靠什么原理来工作?
王暾: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地震预警”是在震中正发生地震但还没有对其周边目标区域造成破坏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给目标区域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当然要实现地震预警,首先需要在主要地震区建设高密度的地震预警传感器网络。一旦有地震发生时,传感器就会监测到地震发生信息,将信息及时传回到地震预警服务中心的服务器上,而后经过分析处理,通过手机、电视和专用接收终端,向民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简单说,其环节主要是三个:地震预警的监测、地震预警的分析和处理,地震预警的接收和应用。
北京晚报:不论多大等级的地震都能监测到吗?地震预警有何减灾效果?
王暾:不,要有感地震才行。我们的地震预警,面向的是有感地震。通过科技监测到3.2级(包括3.2级)以上的地震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传输和应用。当然,民众也可以进行自己设定,比如需要接收4级以上的地震才发送警报。
至于地震预警的减灾效果,其实已有理论研究。理论研究表明,预警时间为3秒时,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为20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63%。
来源:综合央广网、网友评论、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