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持续了近10天的京东“智能品类日”刷新了外界对于智能穿戴的既有认知,荣耀、百度、360、小米等各大品牌悉数亮相,品类也从最初的智能手环延伸到了蓝牙耳机、体脂秤、VR眼镜等等。智能穿戴类产品已然成为智能生活的一部分,而非是被捧到风口之上的概念。
而在京东最终公布的榜单中,荣耀成为京东智能穿戴销售额第一,荣耀手环3、荣耀畅玩手环A2包揽了单品销售额的前两名。智能穿戴市场迎来了新的转折点,同时也伴随着品牌和市场份额的更迭。
智能穿戴市场的马太效应
以智能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产品不算是新事物。据Tracxn出品的《智能穿戴科技报告》显示,2014年是可穿戴创业的高峰期,当年涌入这个市场的资本规模达到14.17亿美元,新成立的公司多达282家,可自此之后可穿戴产业就进入了低谷期。
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可能是Jawbone和Fitbit,曾经是全球智能手环销量冠亚军的企业。Jawbone在2016年完成第13轮融资后,估值就已经较上一轮的30亿美元缩水一半,并在四个月后全面停产 Up 系列健康追踪设备;Fitbit侥幸迎来了IPO的契机,但2017年的出货量仅为1540万台,较 2016 年下跌 31.6%,全年净亏损 2.772 亿美元,同比扩大177.2%,距离破产似乎只差临门一脚。
独立可穿戴厂商的落幕并不意味着可穿戴行业的衰落,IDC的数据报告显示,2017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年出货量高达1.15亿台,相比2016 年的1.04亿台增加了 10.3%。而在这场竞争中扮演“黄雀在后”角色的恰恰是一线的手机品牌。
Apple Watch在去年第四季度实现了800万台的销量,市场份额达到21%,并以 15.3% 的市场份额登顶销量排行榜。切换到国内市场来看,单从京东智能品类日的成绩就可以窥知一二,占据销量大头的不再是乐心、Bong等火极一时的品牌,反倒被荣耀等后来居上的手机品牌所替代。
究其原因,智能可穿戴产品早已结束了靠炫酷博眼球的时代,且产品定位逐渐清晰,不是戴在手腕上的计算中心,而是智能手机的潮流配件,导致智能穿戴时代有了明确的分水岭。苹果、荣耀等通过产品的快速迭代,以优质产品和精准的功能卖点牢牢占据市场的第一梯队;乐心、华米等早期进军智能穿戴品牌却因产品迭代缓慢,产品定位慢半拍等因素跌落到第二梯队。
诚然,相比于势孤力单的独立可穿戴品牌,手机厂商有着成熟的渠道,完善的技术体系,庞大的用户群,以及无缝的场景连接,这场围绕智能可穿戴市场的马太效应将愈演愈烈。
不是所有玩家都是幸运儿
荣耀不是国内唯一一家进军可穿戴领域的手机品牌,小米、OPPO、TCL、魅族等均曾染指,直到今天也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然而荣耀智能可穿戴产品在销量上的逆袭,却也折射了残酷的市场竞争。
2017年是荣耀在智能可穿戴市场发力的开始,2月份的时候,荣耀推出了像“音乐一样自由”的荣耀xSport 运动蓝牙耳机;2017年5月,荣耀正式推出荣耀畅玩手环A2,被IT168评为2017年度产品奖;到了6月份,荣耀发布了能检测身体年龄、体脂率等11项数据的荣耀体脂秤;以及荣耀手环3、荣耀音乐小巨蛋便携蓝牙音箱等一系列产品……